2023年的研究生考试,在复试的各种抱怨声中逐渐落下帷幕。有学生笔试成绩垫底,复试却能直接逆袭,顺利上岸。
而有些学生则揣着笔试的高分好成绩,最后马失前蹄,败在了临门的最后一脚,面对这样的结果,难以接受是很正常的。
有学生把错失上岸机会,归结于复试的“水太深”,而有学生则把自己上岸无缘的“锅”甩到了保研生的身上,甚至隔空哭诉:“保研的,能不能把我的名额还给我!”
【资料图】
有学生解释:保研和考研的人数是分开了,因此并不是保研的抢走了考研的人数,但实际上,分开的原因是因为保研是大四上学期的中上旬,也就是9月份、10月份左右确定并结束的。
而应届生的考研,是在大四上学期的末尾开始的,即12月底,二者本身就存在一个先来后到的关系。
一所学校每年根据实际情况,能够容纳的研究生是固定的,先确定保研人数,剩下的才轮到考研党选择。
而985、211大学的保研比率,要比普通本科院校更高,且有逐步上涨的趋势,剩下的考研名额,自然少之又少。
比如人民大学2023年金融专业,招收的保送生和考研生的计划比例,在19:1,也就是说,每20名金融研究生中,只有一个是考上来的,可想而知,竞争是何等激烈。
更让考研党感到绝望的是,该校的金融学、保险学、金融工程和财政学专业,今年的学硕招生计划,被学校单方面宣布取消了,理由是生源欠佳。
可见作为重点大学,保研率高对考研党的影响,不过也能从学校的态度感受出他的高傲:宁可不招,也不会让生源影响自己的发展。
再比如,武汉大学的热门专业:软件工程专业,研究生计划招生21人,保送生多占了20个名额后,考试招生缩减到了1人。
最终进入复试的考生,也是一个都没能入得了导师的眼,直接全部淘汰了,这剩下的一个名额,要么干脆不招了,要么就是等清华北大的学生落榜调剂。
再看考生分享的南开大学招生实况,南大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中,报考人数为190人,作为冷门专业,能达到近乎200的考生数目,已经算是学生对南开的喜爱和认可了。
但很遗憾,学生把南开当梦想,南开把学生当玩笑,190人报考,无一名学生通过复试考核,面试全部被淘汰,而原因更是令学生崩溃:学校的保研生已经招满了。
对于重点大学而言,扩招保送生比例,缩减考研生名额,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了,这点在学硕中更加普遍。
对于本校的学生而言,当听到学院夺争取到了几个保研名额时,往往意味着某个专业的考研名额,又要相应缩减了。
名校学硕的考研招生名额,从过去的两位数,一步步缩减到如今的个位数,若是冷门专业,只有一两个名额也不罕见。
从学校的角度来看,招录研究生的目的很明确,做学术研究,而在导师和院校的眼中,与其看考研一年的努力和成绩,远不如看学生大学三年的努力和成绩更有借鉴意义。
毕竟读研也是一场持久战,需要学生拥有对学习更持久的热爱和坚持,对比之下,就不难理解导师为什么更青睐保送生了。
在考研的筛选中也是如此,若一人是重点大学,成绩不错只是没达到保送标准,而另一位是二本院校,本科成绩一般般,就算前者笔试分数不如后者,导师也会更青睐选择前者,而刻意抬高他的面试分数。
写在最后:
在考研党眼中,这是对考研学子的不公平,但在导师眼中,这是权衡利弊的选择,对院校和高等教育发展都更有益处,也是对教育资源最充分的利用。
而站在上帝视角,笔者看到的,是教育飞速发展的当下,给人以不得不尽早做出选择和规划的压迫感,换言之,没有先走错,再悔悟的机会了。
要么高中就醒悟,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,并且在大一就明确自己对提升学历的追求,争取获得保研的机会,要么就行查他错,一步错步步错,后续想逆袭,就得付出远超他人的努力,至少平等的努力,不足以让你赶超那些曾经就比你优秀的人。
今日话题: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?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热讯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